您好,欢迎来到福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!您是第147757562位访客。[登陆][注册]已有1145人注册

福州新闻

法治微信时代的到来

时间: 2015年10月30日 12:48:41     来源: 福州晚报
分享到
    即将于11月1日施行的《刑法修正案(九)》涉及范围很宽泛。门户网站对这次刑法修正案的报道大多集中于“朋友圈发假消息最高可判七年”。因为这次刑法修正案在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:“编造虚假的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,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,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”按照这款规定,在微信(以及微博及其他传播平台,下同)上发布假消息,有可能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,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法治微信时代。
  不实、虚假的言论曾经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,但也可以构成一个法律问题。道德有很多种,其中,公共道德几乎都是法律调整的对象。譬如诚实、守信属于公共道德,但“诚实信用”却是民法的基本原则,堪称民法中的“帝王条款”。职业道德也有很多内容被纳入到法律调整的领域,譬如法官职业道德。还有政治道德,譬如“爱祖国、爱人民”,就已经成为宪法第24条的内容。只有私人道德,通常在法律调整之外。
  但是,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,私人道德的含义、范围也是变动的。如果私人空间里只有自己与家人,那么,这种私人空间里的道德可以作为私人道德,因为这种空间里的私德与公共生活没有联系。但是,如果是一个包含了数十人、数百人甚至更多人的微信平台,虽然相互之间都是“好朋友”,但也很难说这样的朋友圈还是私人空间。科学技术已经让这样的“朋友圈”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公共空间。这种空间中的道德,就具有了公共道德的性质,就不能游离于法律治理之外。
关键词:福建家政 
在线咨询
在线咨询
  • 服务热线
    87612312
  • 工作时间:

    8:30 - 17:30

    周一至周五
  • QQ客服
站长统计
登记从业人员:27168
提供服务单位:133
注册用户数量:1145
网上预订数量:283

分享网站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