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家政企业“精准扶贫”贵州农户:进京一个月就脱贫
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的男学员们轮流扮演失能老人,躺在床上,让同学们学习如何把不能动弹的老人搬到轮椅上;育婴师班的学员们每个人手里抱着一个塑料娃娃,嘴里唱着儿歌,给“宝宝”做抚触练习……这种家政服务的技能培训其实也是一种扶贫的方式,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培训拿到技能证书,从而闯出一条脱贫新路。
去年,商务部、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全国妇联联合发布《关于开展“百城万村”家政扶贫试点的通知》,提出力争在3年内推动100个左右家政服务需求大的城市与中西部的贫困地区,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进行对接,培育100至200个大型家政示范企业,培养1万名“家政扶贫带头人”,从事家政服务的贫困地区劳动力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,带动1万个以上贫困村的50万名劳动力从事家政等居民生活服务。为此,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南昌、济南、武汉、长沙、广州、成都、兰州等10个家政服务需求大的中心城市,与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陕西、甘肃等7个家政服务资源丰富省份的贫困县开展起了“百城万村”家政扶贫试点。
山村“田园生活”触目惊心
北京的家政企业与不少外地贫困地区建立了家政精准扶贫的关系。管家帮董事长傅彦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:打赢脱贫攻坚战,充分利用家政服务行业是比较有效的。贫困户参加家政培训,不需要太高的基础知识。而家政行业的收入也比较可观,平均每月六七千元的工资,很多农户辛苦一年也挣不到。
长期以来,管家帮一直与贵州、四川、湖北等各地贫困地区的政府部门合作,举行家政就业扶贫推介会,招聘家政服务人员进入家政行业,并建立管家帮商学院分院,免费对服务人员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,推荐安置就业岗位。上周,记者来到管家帮商学院位于贵州织金县的分院进行了探访。
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,是毕节市下辖县。这里是国家级贫困县,农业人口占到了97.8%,是典型的农业县,农村穷农民苦农业难表现得最为深刻。家政公司的培训学校就设在山脚下,在一个政府扶持的创业园里面,算是当地办公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了,但仍然只能不定时地供水,老师和学员们的宿舍里都备着水桶以便随时存水。
刚到织金县时,虽然对这里的落后早有耳闻,但真走到一些贫困户家中时,眼前所见还是让学校的老师们吃了一惊。他们说:“陡峭的山路有六七十度的陡坡,而且十分狭窄,仅能容一辆车通过,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跌落下去,让人心惊胆战。还有一些村落根本没有路,不通车,只能爬上去,村里才刚刚通电,村民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电风扇,甚至还有没通电的地方,村民连电灯都没有,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‘田园生活’。”
最难的是说服村民走出大山
闭塞的环境限制了山里人的眼界,扶贫工作非常艰难。管家帮商学院织金分院的校长刘全友说:“搞培训、找工作其实都不难,最难的是说动村民走出大山。”在山东、河北、山西等劳务输出大省,年轻人外出务工早已成为常态,但在织金县这里,情况却恰恰相反。这里虽然贫困,人们却并不习惯外出务工,他们在山里种地、养殖,过着封闭的生活,根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,对于走出大山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。他们觉得自己无法融入大都市的繁华生活,与外面的社会格格不入,甚至可以说有一些自卑感,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,宁可躲在山里守着清贫苦熬。即使将来工作时,也总是充满了不安和不自信。“别的地方的学员,上户前老师告诉他们地址,他们自己就能坐公交、地铁找去了,可是这些学员就有些困难,他们说北京太大了,出门坐车都害怕,经常要老师送到雇主家里。”
还有个别的贫困家庭,因为常年享受政府的帮扶,习惯了“等靠要”,养成了懒惰的习性。与学习技能、自食其力相比,他们反倒觉得还是躺在家里等着政府部门送钱送粮更加舒服。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:“邀请他们来参加培训,有人会上来先问:参加你们的培训能脱贫吗?”这简直是太容易了,当地的脱贫标准是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,而从事家政服务员工作,无论是哪个城市,月工资一般也都在3000元以上。但是当你很高兴地告诉他们,一个月就能脱贫,而且参加这个培训不仅不用交一分钱,每天还有40元的政府补贴;一听这话,人家反而扭头走了。后来我们才明白,他们是怕摘了贫困户的帽子,以后就享受不到政府的扶贫资助了。
技能培训从写字说话开始
但是,扶贫必须从过去那种粗放的“输血”式扶贫向精准的“造血”式扶贫转变。在管家帮的培训当中,特意安排了两天的课程,就是给学员们做思想动员,给他们讲大城市发达的经济文化,提高自身技能的长远意义,投身家政的广阔前景,帮他们规划以后的职业生涯……慢慢地,一些学员放下了思想包袱,他们开始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。
来到家政学校,一切从零开始。学员们年龄参差不齐,最小的才16岁,最大的已经50多岁了。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时还难以改变,很多人提着辣椒酱来学习,说着一口外人听不懂的浓重方言,烟杆子不离手,个人卫生习惯也很不好。这些都要一点一点地纠正,从普通话开始教,有人连字都不认识,那就从学写名字开始,照着自己的身份证一笔一画地描。
家政技能的培训要求并不会因为他们的零基础而降低。叠衣服的时候,左边几折,右边几折,哪里翻转,哪里对齐都有严格的标准;给孩子冲奶粉的时候,几勺奶粉兑几勺水,水温多少,分毫都不能差……在山里的生活粗放惯了,突然间要把家务活做得这么精细,难免让这些学员手忙脚乱。一些学员反反复复地练习,认真的样子像个小学生。
进京工作月收入五六千
曾中英是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楚米镇八一村人,她的丈夫患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,家里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。她在县里的酒店做保洁员,每月工资1500元,这也是一家人唯一的收入来源。后来,她被管家帮招进了培训班学习育婴师知识。曾中英太渴望脱贫了,所以她特别向往能去大城市工作,培训时也格外认真,总在课后拉着老师问这问那。
一个月以后,她培训合格,学校要送她去北京工作。这时候,曾中英的丈夫和婆婆找到了学校,一定要把人带回去。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担心——万一走出去,挣不到钱,原来那1500元的工作也丢了;再说,外面的花花世界很容易让人受到诱惑,万一她不回来了怎么办?学校的老师反复做丈夫和婆婆的思想工作,苦口婆心地给他们分析出去打工的种种好处,终于勉强让曾中英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。第一个月,曾中英就接到了一个月薪5500元的育婴单,这要比她过去1500元的工资翻了好几番。曾中英开心极了,可是家里人却又坐不住了,丈夫三天两头打电话,第15天时,甚至追到了北京,找到了管家帮在北京的地址,要把妻子带回去。老师带着他参观学校,让他到阿姨见面会上去看情况,他亲眼见到阿姨们跟雇主当面洽谈,签下五六千元甚至七八千元月薪的合同,这才相信妻子真的可以在北京挣到那么多钱,丈夫终于放心地回去了。